浮法玻璃生产线介绍是为大家整理带来的,浮法玻璃是一种磨光高质量平板玻璃,相信大家对于浮法玻璃的生产工艺很感兴趣,今天为大家介绍浮法玻璃生产线,有兴趣的朋友跟着一起来看看吧! 浮法玻璃成型工艺过程为熔化、 澄清、冷却的优质玻璃液在调节闸板的控制下经流道平稳连续地流入锡槽, 在锡槽中漂浮在熔融锡液表面,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摊平、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抛光、在主传动拉引力作用下向前漂浮, 通过挡边轮控制玻璃带的中心偏移, 在拉边机的作用下实现玻璃带的展薄或积厚并冷却、 固型等过程, 成为优于磨光玻璃的高质量的平板玻璃。 浮法玻璃生产线 池窑中熔化好的玻璃液,在 1100℃ 左右的温度下,沿流道流入锡槽,由于玻璃的密度只有锡液密度的 1/ 3 左右,因而漂浮在锡液面上,完成玻璃的平整化过程,然后逐渐降温,在外力的作用下冷却成板。玻璃带冷却到 600~620℃ 时,被过渡辊台抬起,在输送辊道牵引力作用下,离开锡槽,进入退火窑,消除应力,再经质量检测,纵横切割,装箱入库。为了防止锡液在高温下的氧化,通常通入弱还原性的保护气体,以提高玻璃质量。 玻璃带成型时的作用力有两种,即表面张力和自身重力,前者阻止玻璃液无限摊开,对玻璃表面的光洁度影响极大;后者则促使玻璃液摊开。当表面张力与自身重力平衡时, 漂浮在锡液面上的玻璃带就获得自然厚度。 
浮法玻璃生产原理 浮法玻璃的成型过程原理主要是描述玻璃液在锡液面上的摊开过程、平衡厚度、抛光时间、玻璃液的拉薄或增厚。 玻璃液在锡液面上的摊开过程 自然界的液体自由表面是最光滑平坦的,所以密度大的液体就可以起到理想的成型模具的作用。 借鉴玻璃液和锡液不起化学反应以及互不浸润原理, 同时后者的密度大于前者, 因而玻璃液可浮在锡液面上。玻璃液只是有限度地摊开,当摊开到一定程度时,玻璃液的表面张力和重力充分起作用并达到平衡, 玻璃液就形成一定厚度的表面光滑平整的液层。 平衡厚度 浮在锡液表面的玻璃液, 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它的厚度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表面张力,它力图使玻璃液收缩增厚,从而使其表面积最小;二是重力,它力图使玻璃液变薄摊开,从而使其位能最低当这两种相反的力达到平衡时的玻璃液的厚度就被称为平衡厚度。 玻璃液在锡液面上的抛光时间 浮法玻璃的抛光过程主要依靠玻璃液的表面张力的作用来实现。浮法玻璃在锡槽中的抛光过程是通过控制较小的降温速度和均匀的温度场等, 使形成表面张力充分发挥其展平作用的理想条件。 浮法玻璃抛光过程的温度范围与摊平过程的相同 (1065~996℃),这样在该温度范围内,能够使玻璃液保持适宜的粘度,并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以备抛光作用。 实践证明,若流入锡槽的是均质玻璃液, 则它在均匀的温度场 (抛光区内)停留 1min 左右的时间,就可以获得光洁平整的抛光表面。 玻璃液的拉薄 浮玻璃液在重力和表面张力平衡时, 在锡液面上形成自然厚度约7mm 的玻璃带。 拉引厚度小于自然厚度的玻璃时, 必须对玻璃带施加一定的拉力。但是当增加拉引速度时,随着拉引力的增加,玻璃宽度和厚度就成比例地减小, 因为在玻璃带被拉薄的同时, 表面张力的作用使得玻璃带增厚或使带宽有所收缩, 因此要使拉薄过程有效地、 顺利地进行, 必须选择适宜的温度范围、 采用合理的工艺参数和拉薄措施。实践证明, 温度范围 883~769℃,有利于玻璃带的拉薄, 同时,玻璃带在拉薄区内获得了展薄。 为了得到并维持玻璃带在拉薄区内所获得的宽度, 在拉薄区玻璃带的两边, 可根据工艺要求安置若干个拉边机。 以上就是关于浮法玻璃生产线介绍全部内容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